//

2+1训练笔记 | 抑郁,也是有条件的...

抑郁也是有条件的

你是否经常听到,或者说过这样的话:“你这么开朗,抑郁什么呀...”

照这么说来,抑郁也是得有条件的?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理解一个人为什么会突然之间就emo了。

事实上,除了一些突发性的重大事件的刺激;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蓄谋已久”的。

就像2月23日晚上直播课堂里的那个中学男孩,他的抑郁其实早就有所显露。

从初一转学到另一所学校开始,紧张的学习氛围,高压力的学习要求,全封闭的管理模式;

让这个原本并不外向的男孩开始变得更加的压抑。

但即便这样,他也不想和自己的家长倾诉、寻求帮助。

就像男孩说的:“有的时候你们感受不到我的感受,我的心情;你们感受不到的时候,我就更习惯自己忍着”。

当家长不了解孩子时,看到的只是孩子不断后退的样子,于是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就会因此造成更大的焦虑。

就像男孩的爸爸说的:“他不想听,但有时候也得说呀,孩子毕竟这么小,不能老惯着孩子,让他坚持坚持,或许就行了呢...”

但实际往往是再坚持坚持,结果,就彻底崩了。

抑郁的三大因素

一个开朗的孩子怎么会抑郁呢?

据人民日报报道,2020年我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有近四分之一,有近1亿左右的抑郁症患者。

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40%是患有抑郁症的患者。

可见抑郁症甚至都成了一种流行病。

目前来看,造成抑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大因素:

遗传因素(10%):

大样本人群遗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与患病者血缘关系愈近,患病概率越高。

一级亲属患病的概率远高于其他亲属,这与遗传疾病的一般规律相符。

生化因素(25%):

儿茶酚胺假说:主要指抑郁症的发生可能与大脑突触间隙神经递质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下降有关;

很多抗抑郁剂是让大脑突触间隙这些神经递质的浓度很快升高,但抗抑郁的效果一般还是需要2周左右才会起效。

心理-社会因素(25%):

各种重大生活事件突然发生,或长期持续存在会引起强烈或者(和)持久的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导致抑郁症的产生。迄今为止,抑郁症病因与发病机制还不明确,也无明显的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异常,综合来看,更多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抑郁的十大征兆

虽然抑郁症的产生还不清楚,但抑郁也是有所征兆的,总结起来可以分为十点:

1.情绪低落:长时间的“不高兴”,对一些创伤事情记得非常清楚,连每一个细节也都记得,并且时常回想自己的经历,并不会觉得有任何开心的迹象。

2.兴趣及愉快感丧失:原本感兴趣的事情逐渐失去兴趣,对新鲜事物也失去好奇;无法适应正常的生活环境。

3.易疲劳:表现为行动滞缓,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运动,即使以前体能很好,总感觉疲劳不爱运动,也不愿意和他人一起运动、交流。

4.注意力下降:常表现为学习时容易分心,容易被外界影响;做事难于持久,常常一件事没做完,又去干别的事;与他说话时,常常心不在焉,似听非听;在日常活动中常常丢三落四;丢失或特别不爱惜东西(如常把衣服、书本等弄得很脏很乱)等。

5.自我评价低:常表现为自我否定,即使以前非常自信,也会妄自菲薄自暴自弃,根本原因是一些创伤事件对内心造成的巨大冲击,导致其三观发生重大改变。

6.自罪感:是一种比较主观的感觉,当人做了一件自己觉得违反了自己的良知事情(具体的程度由那个人的良心程度有关)在事后自己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后悔的情绪。

 

7.对前途感到悲观:绝望,抑郁症患者的世界是令任何人都会恐惧的,在这种世界中呆久了别说抑郁症患者,普通人都是受不了的,抑郁症患者则会时常感到无助,从而在绝望的阴霾中寻找自我。

8.自伤自杀行为或观念:表现为过于消极,一个抑郁症患者其内心是极其痛苦和悲观的,感觉生活已经持续不下去,并且对以后的人生充满了恐惧与无奈,经常有一死了之的念头,那种恐惧恐怕只有他自己或是经历的人才能知道。

9.睡眠困难: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的表现﹐包括睡眠失调、入睡困难、多梦、嗜睡等情况。

10.其他常有食欲下降、咽喉异物感、排便异常、胸闷、心悸、性欲低下、月经失常、体重改变等症。

恢复的6个阶段

结合临床工作经验,我们将抑郁孩子的恢复状态分为了6个实践性的阶段:

第一阶段

孩子的状态:有着强烈的无用感、觉得自己不配活在这个世界、离开这个世界是最终的归属、自认是废物。

家长:需要及时安排住院治疗,如果在家药物治疗,也需要24小时关心孩子的变化。

第二阶段

孩子状态:什么也不想做,不愿出门,不与人交往,整日黑白颠倒,沉迷游戏或无所事事。

家长:需了解和理解自己的焦虑情绪,同时进行积极调整,找可以理解自己的亲友倾述、专业的咨询师等;

保持自己情绪的稳定和良好的家庭氛围,给孩子以希望和自我恢复的环境。

第三阶段

孩子的状态: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偶尔讲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比如游戏、音乐、社会新闻、自己的观点等。偶尔可以出门。

家长:要及时发现看到孩子的变化进步并找准时机表达反馈给孩子。

孩子说什么要尽力表现出兴趣,如果不懂的部分谦虚请教孩子,意见不同时要忍住不要有任何否定,耐心倾听就好!

尤其不要乘机提学习、上学等。尽量不要给任何建议,以倾听为主!

第四阶段

孩子的状态:愿意经常刷牙洗脸洗澡,讲究仪态卫生,愿意出门,但会各种担心、忐忑,不安、没有信心。

家长:多理解,少鼓励,常共情。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恢复了一定的动力,能够从事一些较简单的活动;

但这个阶段是个敏感期,依然会有很多的担忧,容易退缩,这个阶段理解共情比鼓励更重要的。

第五阶段

孩子状态:出门社交,表面很正常,但内心深处的自卑消极紧张状态依然还有。

家长:此时一定要了解并理解自己按耐不住的高期待,在孩子面前不能表现出来;

并且时刻提醒自己孩子的恢复是很有可能是进三步退两步的螺旋形式,要给自己信心,孩子一直在向好的恢复中,给孩子退步的空间和包容的空间。静待花开!

第六阶段

孩子状态:出门、学习、工作恢复正常。

家长:为孩子的恢复而喜悦但不可掉以轻心,最重要的事是帮助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不要太大压力,以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为目标,不要看重成绩。

尊重孩子,凡事和孩子商量,孩子需要帮助时积极帮助,和孩子的老师、学校交流,给孩子特殊宽松的环境,不能像正常的学生那样给压力。

正如开头所呈现出来的数据,抑郁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是属于常态化的存在。

对于抑郁症的了解,是我们理解抑郁潜伏者的前提;

有些孩子从一开始就表达待在学校时感到莫名的压抑;或是觉得自己很长时间以来都觉得感受不到快乐,觉得自己每天都像行尸走肉...

就如抑郁症里的十大征兆表现一样,在一开始时会表现得更为隐晦。

他们其实常在向生活发出微弱的呼声,但如果我们不曾了解,就无法感受到他们细腻的表达。

了解抑郁症,理解身边人,学会区分,懂得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