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来了一位非常焦虑的妈妈,她告诉我她的孩子自杀未遂,被他拦下来了,她跟我说的时候,我也非常的震惊,她说:王老师,我为我这个孩子什么都做了,他说他不想上学了,我就说那好,妈妈帮你去找个学校,我就去给他找了一个厨师学校,就是那种技术学校,让他有一技之长啊,他将来得要吃饭,结果到了厨师学校以后,没学几天他就回来了,他说那个地方人家教的不好,那我说那好,妈妈再给你托关系找人,又给他找了一个兼职的一个地方,去做点儿零工,结果这个孩子呢,他就去到人家那儿工作了,没几天,他又和那边产生了冲突,结果他就回来了。结果他到家以后,他就觉得别人总骗他,他觉得世界上没有好人,我就说你一定要出去,你一定要走出去,你必须要走出去啊,你天天在家待就待坏了,要不你就回去上学。所以这个孩子前两天儿就自杀,就要跳楼,被我拦下来了。通过我们深入的交流,我会发现这个孩子其实他内心里是有创伤,在学校里发生了很严重的事情,给他造成了伤害,但是他的妈妈并没有耐心的去倾听,并没有去深入的了解这个孩子的内心,而是急着去给他找出路、解决问题,这让这个孩子觉得好像他有了一种被遗弃感。其实我特别想给父母们说什么,就是当你的孩子在学校也好,在生活中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先是不是能够静下来,先了解他不上学、厌学他背后的那个原因是什么,那个动力是什么,而不要急着去什么,去看似解决了问题,他实际上你解决的是什么,是一个表面的问题,而不是他内心里面更深层次的一个问题,你有没有想到这个孩子他是一个受伤的孩子,他一定是在学校里发生什么事儿了,只是可能在那个阶段,他还处在一种惶恐、害怕或者是一种焦虑的状态中。我们能不能静下来,先让这个孩子呀稳定一点,我们愿不愿意先倾听他,先不要太去强迫他,你想想,这个孩子在这种惊恐或者说在这种受创伤的状态下,被你再次推向社会的时候,实际上它是有一种二次的被遗弃感。所以我特别想跟父母说,当你的孩子不去上学的时候,你千万不要逼着他,你不上学你就去干别的,反正你家里不能待。要让他理解你在外面受伤了,家永远是你的港湾,父母永远是你背后最强大的支持,要让他把这个委屈和受伤的内心的感受说出来。
——基于伦理与规范,此文已得到来访者授权,请勿对号入座;来源:王铮/征铮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