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妈,你崩溃的样子,早该被看见与治愈了

拯救崩溃的妈妈,从理解情绪开始

在生活的舞台上,妈妈们常常身兼数职,她们是孩子的守护者、家庭的组织者,也是生活琐碎的应对者。然而,在这看似坚强的外表下,妈妈们也有自己的脆弱时刻,那些压力与疲惫累积起来,可能会让她们陷入崩溃的边缘。今天,让我们从心理学的视角,一起探讨如何拯救那个偶尔会崩溃的妈妈。

一、妈妈们为何会崩溃?

从心理学角度看,妈妈的崩溃从不是突然发生的,背后藏着这些可理解的原因:

01高压状态连轴转

长期处在高压里,身体和心理就像不停转的陀螺,连喘口气的时间都少,慢慢就扛不住了;

02琐碎的小事耗费大量的精力

就说全职妈妈,每天洗衣做饭、带娃哄睡、照顾老人,这些事看着琐碎,可一天天下来特别耗精力,属于“隐形的累”;

03压力累积很难释放

这些压力攒得久了,又没地方释放,就像给气球不停打气,总有撑到极限“嘭”一声爆掉的时刻。

除了压力大,“角色期待太多”也是让妈妈崩溃的重要原因:

01社会赋予“超人”期待

社会总默认妈妈得是“超人”—— 既要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又要在职场上不输给别人,这种期待本身就不太现实

02家庭工作两头奔波

为了满足这些期待,妈妈得在家庭和工作之间来回奔波,白天忙工作,晚上带娃做家务,身体累,心里的负担更重;

03很多人的期待容易引起自我怀疑

孩子希望妈妈永远温柔不发脾气,伴侣希望家里随时整整齐齐,同事还期待自己把工作做得漂亮,只要有一方面没做好,妈妈就容易怀疑“是不是自己不够好”,越焦虑越容易情绪崩溃。

二、崩溃时,心里和身体到底发生了什么?

妈妈崩溃的时候,心里和行为上常会有这些表现:

01内心情绪杂乱纠结

心里像缠了一团乱线,又生气又着急,还会觉得“没人能帮我”,越想越委屈,提不起一点劲儿;

02难以保持情绪冷静

情绪太满太乱,根本没办法冷静下来,哪怕是小事也容易忍不住上火

03行为表现两极化

要么控制不住对孩子发脾气,发完又后悔;要么就躲在房间里偷偷哭,不想跟任何人说话。

从心理学角度解释,这些反应其实是身体的自然机制:

01杏仁核触发情绪警报

当压力来临时,我们大脑里有个叫“杏仁核”的部位会被激活,它相当于情绪的“警报器”,专门处理害怕、生气这些负面情绪;

02杏仁核活跃导致情绪失控

一旦杏仁核太活跃,就会让人暂时“失去理智”,没办法好好控制情绪,所以妈妈才会不知不觉就崩溃了;

03神经递质失衡加重低落

长期压力还会影响大脑里的“神经递质”—— 比如负责让人开心的血清素、让人有动力的多巴胺,这些物质变少了,妈妈就会更没劲、情绪更低落,崩溃的状态也会更严重。

三、拯救崩溃妈妈的实用方案

01每天留30-40分钟给自己,这不是自私

别总优先顾着孩子和家庭,给自己留固定时间很重要,这是维持身心舒适的关键,绝非自私,不用安排复杂活动,孩子午睡时泡热水澡、睡前读几页书、靠沙发听首舒缓的歌都可以。

这段时间里,暂时抛开“妈妈”的身份,不想家务和育儿事,单纯让自己安静放松。

02遇到糟心事,换个想法就不那么气了

崩溃往往不是事件本身导致的,而是对事件的看法,可借助简单的ABC理论调整思维(A=事件,B=对事件的看法,C=情绪结果);

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翻了水杯,水洒了一地。如果妈妈的看法是“这孩子总是这么粗心,什么都做不好,我一天到晚这么辛苦,他还这么不让我省心”,那么就会产生生气、愤怒的情绪(C)。

但如果换一种看法,“孩子还小,难免会有不小心的时候,这只是一个小意外,我可以和他一起清理,顺便教他如何避免下次再发生”,情绪就会变得平和许多

通过改变思维方式,妈妈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状况,减少崩溃的可能性。

03别自己扛着,找家人或其他妈妈帮忙

别觉得这事只能我做,身边人都能提供帮助,先和老公坦诚沟通,明确说清自己的劳累点和需求,别等对方猜;

除了家人,也可以找同伴支持,比如加入妈妈群、社区互助小组,在小组里和其他妈妈交流,分享感受和经验,能缓解孤独感,减轻心理压力。

04捡回以前的爱好,让自己有点小快乐

别丢掉当妈妈前的爱好,无论是画画、跳舞、拍照还是做手工,重新拾起来,哪怕偶尔花点时间做爱好相关的事,也能让人沉浸其中,暂时忘却生活琐事。

当你做自己的爱好不仅能带来乐趣、丰富精神世界,还能收获成就感,帮自己找回“自我”,不再只局限于“妈妈”的身份。

四、妈妈的世界也会下雨,但彩虹终会来临

其实妈妈们的崩溃并不可怕,也不是不够坚强。只要慢慢学着理解自己的情绪,落实这些小方法,再借助身边人的支持,就能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感受到生活的甜。咱们不用逼自己当“超人”,做个能偶尔歇会儿、开开心心的妈妈,就已经很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