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夜晚?明明身体累到发沉,大脑却像开了倍速的闹钟,一遍遍回放白天的糟心事:“今天跟同事说话是不是太冲了?”“孩子明天的早饭做什么啊?”“月底的KPI还差一大截呢”…… 越想越清醒,越清醒越焦虑,眼睁睁看着窗外从漆黑到泛白,心里只剩“又要顶着黑眼圈熬一天”的绝望。
其实这种“焦虑性失眠”,不是我们“意志力不够”,而是大脑里的“情绪警报器”太活跃了。白天被压力填满,晚上它还在不停“加班”,让我们没办法放松下来。而「正念呼吸法」,就是帮我们按下警报器暂停键的简单方法——不用记复杂理论,不用刻意逼自己“放空”,躺着就能做,慢慢让烦躁降下来,把睡意“找”回来。
「478呼吸法」:3分钟让身体先松下来
这是最适合睡前快速平复的呼吸法,核心是通过延长呼气,让身体从“紧张模式”切换到“放松模式”,尤其适合脑子里 “念头停不下来” 的时候。
具体做法超简单,躺着就能操作:
第一步:用鼻子慢慢吸气,在心里默数4 秒(比如“1-2-3-4”,速度不用快,自然就好),感受空气从鼻腔进入,慢慢填满胸腔和腹部;
第二步:屏住呼吸,默数 7 秒,不用憋气到难受,找到自己舒服的节奏就行;
第三步:用嘴巴慢慢呼气,像吹蜡烛一样轻轻“呼”出来,同时默数8秒,感受身体里的紧张跟着气流慢慢跑出去。
重复3-5组,你会发现原本紧绷的肩膀会慢慢放松,脑子里的“小剧场”也会变缓——不用强求必须马上睡着,只要能感觉到身体在变软,就是好信号。
「身体扫描呼吸法」:把注意力从"念头"拉回"身体"
有时候失眠,是因为我们的注意力全被“焦虑的想法”勾走了,越陷越深。这个呼吸法的关键,是让注意力“落地”到身体上,帮大脑从“想太多”里抽离出来。
做法也很轻松,躺着或侧卧都可以:
第一步:先做2次深呼吸,让自己稍微平静一点;
第二步: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感受每次吸气时,空气带来的轻微震动 ——可以先从“鼻子”开始:吸气时鼻子有没有凉凉的感觉?呼气时有没有暖暖的气流?
第三步:接着慢慢把“呼吸的注意力”往下移:吸气时,胸腔是不是轻轻起伏?呼气时,腹部是不是慢慢放松?再到腰、腿、脚,感受呼吸时身体不同部位的细微变化。
过程中如果走神也没关系,不用骂自己“怎么又想别的了”,只要轻轻把注意力拉回“身体的感觉”上就好。慢慢你会发现,脑子里的杂念会像“退潮”一样,一点点变少,睡意也会悄悄冒出来。
「轻声数息法」:给大脑一个简单的小任务
如果上面两种方法,还是觉得控制不住想事情,可以试试这个更省心的呼吸法——不用关注身体感受,只要轻轻“数呼吸”,给大脑一个不费脑的小目标,帮它从焦虑模式跳出来。
具体做法:
第一步:躺着闭上眼睛,正常呼吸就好,不用刻意调整节奏;
第二步:每呼一次气,就在心里轻轻数一个数1、2、3…… 一直数到10,然后再从 1开始数;
第三步:数的时候不用费心去记,声音轻到只有自己能听见就行;如果数着数着忘了数到几,也不用着急,从“1”重新开始就好。
这个方法的妙处在于,“数呼吸”是个简单到不用动脑的事,能帮我们把注意力从 “复杂的焦虑念头”里拉出来,就像给大脑 放个浅度假。很多人数到三五轮,就会慢慢觉得眼皮变重,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尾声
其实焦虑到失眠的时候,我们最该做的不是逼自己睡着,而是先允许自己没那么快睡着——不用急着否定自己,也不用过度担心明天的状态,就用这几个简单的呼吸法,跟自己的身体“慢慢相处”。
如果之后想更深入地培养这种和自己对话、自我调节的能力,可以参加一下段红岩老师的觉察冥想线上训练营,那里就像一个安静的专属空间,能陪着你一点点发展自我疗愈力,找到和情绪相处的舒适节奏。
呼吸慢一点,念头少一点,身体松一点,睡意自然会在你不那么在意的时候,悄悄来找你。今晚如果再睡不着,不妨试试这些呼吸法;要是想把这份平静延续到日常,也可以多了解下这个训练营,给自己一个“不焦虑的夜晚”,也给自我成长多一份轻轻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