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式塔三维干预实践 | “成长之星”家庭工作坊:3天唤醒家庭系统自愈力

2025年10月1日至3日,征铮心理于济南成功举办为期三天的成长之星—格式塔三维干预之场域家庭关系工作坊,由国内格式塔疗法领军人物王铮老师全程带领。这场旅程不仅是心理干预,更是一场深刻的家庭系统诊断与重构。

在这三天里,数十个家庭在王铮博士的引领下,一步步穿越迷雾,直面家庭关系的深层结构,见证了从个体觉醒到系统变革的疗愈奇迹。

01从身体归航到解开孩子的休学困局

工作坊首日,疗愈从身体感知开始。王铮老师引导参与者闭眼,在定制音乐共振中聆听身体的诉说——那些家庭里难言说的压力与创伤,早已被身体默默承载。声波如温柔的钥匙,叩开紧绷的心门,帮父母与孩子卸下日常的厚重“盔甲”。当外在角色暂被剥离,本真的自我慢慢浮现,为家庭真诚相遇筑起了温暖的“安全容器”。

       当这份松弛感在场域内慢慢沉淀,王铮老师引导我们走入了一个具体家庭的困境:本应上高中的孩子休学在家,对父母充满抵触,常说 “活着没意思”。父亲曾用强硬施压、强制送学的方式干预,母亲则过度包办、处处小心迁就。

王铮老师没有停留在行为说教,而是用三把椅子演绎“家庭结构雕塑”:父亲曾将压力直接倒在孩子身上,母亲又无形中给父亲添上了“必须解决问题”的负担。即便父母后来表面停止施压,孩子的内心仍陷在过去的压抑里,反而成了家庭的牵制者:用自我伤害和语言对抗掌控局面,让父母始终困在恐惧与愧疚中。

“根没解决,只不过是从这跑出来了。” 王铮老师点破核心:疗愈从不是逼孩子返校,而是重塑家庭权力结构——母亲要在情感上“立起来”,停止卑微安抚;父亲需刚中带柔地承接孩子的情绪,用真诚的陪伴而非物质弥补愧疚。当父母能并肩站成稳定的支撑,孩子自然就会越来越好。

02穿越代际的创伤:困在重复困境里的两代人

第二天的案例揭露代际传递的残酷:一位母亲分享,家中两个孩子,一个已躺平五年,另一个也开始出现拒学倾向,且两个孩子出问题的年龄,和她当年遭遇心理困境时高度重合。

“如果不是家族的遗传,就证明这个土壤上容易长这样的东西。”王铮老师引导大家看向家庭核心:这位母亲在强势的婆婆与情感疏离的丈夫之间,渐渐丢了作为母亲的主导位置。她的童年充斥着父母的争吵与否定,慢慢养成了卑微、讨好的生存模式——而这份压抑的状态,正是滋养下一代问题的“家庭土壤”。

干预的关键,是帮她寻回失落的自我。通过“空椅子技术”,王铮老师让她与象征“强势婆婆”的椅子争夺对孩子的主导权。在激烈的情绪释放中,她首次声嘶力竭地喊出:“那是我的孩子!你把孩子还给我!”推开椅子的瞬间,她卸下了积压多年的无形重负,内在的母亲力量彻底觉醒。当她能坚定站在自己的家庭位置上,整个家庭的序位才得以归正,代际创伤的链条也在此刻被撼动。

03拥抱内在的冲突: 被“全能”困住的孤岛

最后一天,焦点落在了一位看似全能的母亲身上:她事业成功,包揽了家庭大小事务,用执念坚信“不放手”就是对家人的爱。可这份过度的强大,却让丈夫和孩子都感到窒息,家庭关系始终冰冷疏离。

王铮老师引导她进行一场自我的对话:舞台上两把椅子,分别代表她“强势指责”与“脆弱无助”的两面。在两个角色的激烈交锋中,她终于看清——那个“强大”的自己,一直在不断鞭策、否定着渴望被接纳的“弱小”自己。直到她坐到代表脆弱的小椅子上,对着象征丈夫的空椅,说出了深埋心底的话:“可以抱一抱吗?我好累…… 我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强大。”

接纳了自身的弱小,也真实表达了对依靠的渴望后,她内心的矛盾渐渐平息。王铮老师指出:她的全能无形中剥夺了丈夫的家庭功能,也挤占了孩子的成长空间。疗愈的方向,是整合内在冲突:允许自己“做不到”,才能真正看见家人的需求,最终实现她口中那句“把身边的人放到眼里,让他们走到我的心里”。

04成长者心声:藏在细节里的感悟

工作坊近尾声,几位家长分享感悟:

▶ “我们有时候顺嘴说一句‘这都做不好’,自己没觉得啥,但对孩子来说,可能一下就把他带回到以前最难受的时候了,整个人都懵了。”

▶ “直到我们试着蹲下来,站在他的角度看问题,才发现这孩子一次次心里得多难受啊,要经受双重的折磨,但他都自己扛过来了,他比我们想象的都坚强!”

▶ “这次学习像给我心里开了扇窗。我才看懂,孩子那时候只是没有安全感,才会一次次的问。”

成长感悟小总结

这些分享藏着最真实的成长:从忽视否定的伤害,到看清语言的重量;从盯紧孩子的不足,到看见孩子对抗痛苦的韧性;从误解孩子的依赖,到读懂孩子的不安。这份“不懂”到“懂”的跨越 ,不只是认知改变,更是放下固有视角、贴近孩子的开始——这正是家庭疗愈的关键第一步。

05在关系的破碎处,生长出新生的力量

这场三天的旅程,是从洞察到行动的家庭系统变革。它清晰揭示:家庭中某个人的问题表现,往往是系统失衡的信号。真正的疗愈,不是消除冲突,而是重塑能容纳冲突的健康结构。正如王铮老师所说:“当我们停止寻找‘问题携带者’,开始看见系统背后的共生需求,改变就已悄然发生。” 当每个家庭成员归位、真诚表达、彼此看见,家庭便会在破碎的关系里,长出更坚韧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