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铮心语 |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长相厮守,而唯独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为了放手。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家长对孩子的爱,日益增加,很多孩子刚刚出生,家长就已经给孩子铺下未来的道路。甚至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是家长都小心翼翼的扶手走过。可是这样的爱,真的对孩子好吗?

曾经接到的个案中有这样一个孩子。孩子的父亲是党政机关的教授,身居要职,待遇丰厚。母亲是全职妈妈,孩子在富足无忧的环境下长大。妈妈对她的照顾更是细致入微。小学距家不足五分钟的路程,母亲确天天接送。因为怕孩子独自出去有危险,也很少让孩子和同学出去玩。本来都在父母计划中的生活,却在孩子上了初中进入叛逆期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进入叛逆期后,孩子在学校常与老师顶撞,因为不知如何和同学交流,几乎没有朋友。心情不佳时,常常不去上课。到了高中孩子的这种行为愈演愈烈,甚至不在踏入学校半步。本来学习还不错的孩子却因为常常不去学校,成绩一落千丈。第一年高考时,因为怕考不好丢人,硬生生的不去考试。计划好的复读,却因跟不上,又不在去上课,第二年高考虽然参加了考试,但成绩并不理想。被一所民办院校所录取后,却因是专科,怕说出去丢人,又要学习外语出国留学。然而外语学习之路又一再受到坎坷。又一次闭门不出。

孩子本应在挫折中长大,和同龄人一起玩耍。却因父母的过度保护,让孩子在幼年时没有形成抗击挫折的能力,也遗失了结交朋友的能力。当孩子步入校园面对挫折时,父母不在身边,又不知道如何与同学交流寻求帮助,孩子就变得不知所措。

尹建莉曾说过:强烈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母爱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母子一场,是生命中最深厚的缘分,深情只在这渐行渐远中才趋于真实。若母亲把顺序做反了,就是在做一件反自然的事,既让孩子童年贫瘠,又让孩子的成年生活窒息。

上学时的时候班里有位品学兼优的男孩,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都是独占鳌头。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他。有一次家长会老师让他父亲上台谈谈如何把孩子教育的这么优秀时。他父亲微微一笑的说到“我很爱孩子,孩子刚出生时我小学翼翼的替他看管着他的一切,但孩子终究不属于我,他会长大,会有他自己的人生,属于他的还是要还给他。所以要学会放权,随着孩子的长大,每一个年龄段,我都会释放孩子的一些权利,交由他自己掌管,我只在幕后在孩子需要时给孩子提出建议,但决定权在他,我不干涉……“

张爱玲在《非走不可的弯路》中写到:

在青春的路口,

曾经有那么一条路若隐若现,

召呼着我。

母亲拦着我:“那条路走不得。”

我不信。

“我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有什么不信呢?”

“既然你能从那条路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弯路。”

“但是我喜欢,我也不怕”

母亲心疼的看了我好久,

然后叹口气:“好吧!你这个倔强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

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

那条路确实是条弯路,

我碰壁,摔跟头,有时碰的头破血流。

但我不停的走,终于走过来了。

张伯论的孩子中曾写道:“你们的儿女其实不是你们的儿女,他们是对生命自由的渴望而诞生的孩子。”因此,爱孩子,就要放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