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高兴,能再次跟随王铮老师与她见面交流。记得上次是金秋十月,在海悦大厦,听了王铮老师的讲座,参加了心理咨询沙龙,在那里,我第一次遇见格式塔。
真是一见钟情!她的理念中深邃的哲学思维,其疗愈技术的兼容并蓄,浑身散发着科学性与艺术性交融的活力,立刻让我着迷。我朦胧幻觉到拥有她之后,为心理咨询带来的勃勃生机,生活工作中绵绵不绝的心理能量……。我相信我能理解的科学,我爱我能欣赏的艺术,无论他们是在有型的物质,还是在无形的精神。在格式塔身上弥散的光环中,我看到了这些元素的炫彩。
艺术越来越科学化,科学越来越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将在山顶重逢。【福楼拜】
王铮老师说,格式塔流派的发起人有韦特海默(W.Wetheimer)、科勒( W.koler)和考夫卡(K.Koffka),他们都是德国人,对这种蕴含整合、整体或完形的理念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德国人称之为Gestalt,我们叫她格式塔。虽然这名字没有韵味,但并不影响她的气质和魅力。关于她的气质,我不得不提一下被誉为精神分析之子的奥托.兰克(Otto Rank),奥托.兰克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正宗传人,但在后来的心理咨询实践体验中,他提出了here and now 的理念,主张咨询师应该关注当下的能量与心流,而不像精神分析那样固着于某一过去。因为一个人的思想如果停留在过去,或者执着于未来的想象,现在的能量就会丧失;格式塔也不推测未来,正如胡塞尔所说:在最直接显现的东西没有得到澄清之前,不得设定任何间接的东西;她也不急于追求改变,因为对于许多个案来说,改变就是其压力,她要求咨询师帮助个案与自我共处,在表达交流中呈现自我,呈现未完成的事件,引起觉察和顿悟,用自己的能量站起来。一节课的讲座转瞬即逝,却如闪电照亮荒野,来不及细看,只惊诧于她的博大深邃。听得有些似懂非懂的,就像辨别不出糖的种类,只感觉到甜的诱惑。
随后的日子里,我努力回味着朦胧的美感,她却随记忆的消退渐渐远去,留下空空淡淡的思念。翻箱倒柜找出一本书,德国作家埃克哈特.托利的《The power of now》。从这本书里,我又看到她若隐若现的身影,这个身影引领我在字句和行页间,追寻着现实生活中的人性规律与心理特征。解救心灵,就是要引导启发人们摆脱顽固的思维控制,不再固着于过去的事件和未来的焦虑,集中能量静心感受当下,让心流畅通,享受与宁静共存的快感。感悟和创造的神奇,总是在这种状态下降临。你会明白托利写在扉页上的那句话:你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是要使宇宙的神圣目标得以实现,你看,你是多么重要!太美了,不禁想起老子《道德经》中那句话: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孔明先生在《诫子书》中也告诉人们:非宁静无以致远。我似乎看到了全世界美的源泉。
她又来了,2月27日,王铮老师再次把格式塔送到我们身旁。山东心理咨询师烟台联盟请来王铮老师,我们汇聚在烟台心康学校接受格式塔课程培训。这次,我一定抓住机会与她接触,贴近感受她的气息,将她的气息融入心灵;捕捉她的气质神韵,刻录到我的灵魂深深珍藏。
随着课程的深入,我明白了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造就格式塔的骨骼,你我关系、心物场形成她的肌肤,咨询师的觉察、实验设置、精微技术是她的神韵,引导来访者的觉察、顿悟、心流畅通是她的灵魂。她的骨髓中填充着图形与背景关系原则、接近或邻近原则、相似原则、封闭的原则、好图形的原则、共方向原则、简单原则、连续性原则,这些人类自然衍化的产物形成心理现象的遗传基因。她的肌肤中流淌着艺术的理念性、艺术的技术性,滋养着其疗愈技术的神韵。萨提亚把应对问题的态度堪称问题,格式塔把问题看成资源,当我们接纳了问题,也就找到了前进的动力。封闭原则衍生出来的蔡格尼克效应,让我联想到苹果公司残缺的苹果图标,“残缺的才是完美的”,因为让残缺完美正是人性最关注的未完成事件。精神分析执着于解析梦中物象的含义,格式塔则会则要关注梦里的心物场,与梦里的人接触对话,在梦里的感受中得到觉察。此时此地、此时彼地、彼时此地、彼时彼地,不同心物场的呈现感受中觉察真正的自我,让顿悟来修正潜意识,缓解意识的痛。共融技术让我们更好地与来访者共存,反推技术和放大技术,则吸取了格林伯格情绪聚焦疗法的精髓(我们永远不能离开从未到达的地方),也体现了格式塔承认人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创造性观察治疗精神。
两天的快乐时光,再学习,真好!王铮老师阳刚四射的身姿、抑扬顿挫的语调、渊博系统的心理知识和得心应手的技术驾驭能力,给我留下梦寐中都无法抹去的印象。他讲座中丰富的案例、灵活多彩的互动和营造的课堂气氛,让我们在理解概念原则、感悟场景体验的同时,锻炼了心理咨询交流的技能。课间,我与心理系老师交流着学习感受,畅想着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改革。
王铮老师与我们合影,将快乐的时光留在照片上。我与格式塔深情凝视,我们的心渐渐融合,没有了思维,没有了你我关系。
李祖成
写于2016年2月29日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