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什么改变了格式塔团体治疗中的个体(一)

年来,王铮博士课题组一直致力于格式塔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理技术在夫妻关系、家庭教育、企业EAP、教师教育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什么是格式塔团体呢?团体之间各成员又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呢?课题组的老师们为大家隆重推出,至今为止已近20年,被誉为格式塔团体治疗的经典之作,于1998年发表在Gestalt Review上,但对于格式塔团体咨询与治理技术依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作者Joseph.H 与Isabel.B两位教授、博士,早期都在克利夫兰格式塔研究与训练中心工作,后来一起共同创立了圣巴巴拉格式塔训练中心,并受聘于安迪亚克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从事格式塔心理治疗的应用研究。文章的翻译得到了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大学邹宇平老师的帮助,同时也要感谢课题组所有成员最后的付出与努力,同时因为翻译时间比较仓促,笔者水平有限,请各位读者斧正

格式塔好难懂!好晦涩!好抽象!

太难了,我开始怀疑人生了~

But  不要怕~  听我细细道来

这个可能会很长,连载好多天,也可能这个坑填不满导致无法完结,更可能画风斗转,戛然而止。全看心情!没错,我们叫兽就是这么任性,请大家原谅他这一生放纵不羁爱自由~

是什么改变了格式塔团体治疗中的个体(一)

What Changes the Individual in Gestalt Groups?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清楚地理解发生在一个格式塔团体中的个体成员与团体本身之间的接触边界上发生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可能是导致这些人的内在进程的某些积极变化的原因,并由此成就了更满意的生活。

我们相信,这是目前格式塔文献中尚未被详细探讨多的课题。一些治疗师已经描述了各自对格式塔团体治疗的不同意见:Perl的(1967年),凯普纳(1980年),Zinker(1980年),弗鲁(1983年),和Huckabay(1992年),仅举几例。亚隆(1995)从他的存在主义观点出发,对大量与格式塔团体治疗有关的主题进行了精彩的阐述。然而,个体在一个团体中被改变的具体过程是, 还未被从格式塔思维的角度仔细验证讨论过。

个人通常带着改变自己的目的加入个人成长或治疗团体组,因为他们认为借助团体的力量可以对他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这其实是个体自己,与团体的领袖一起,创建了他们希望会带来这种变化的团体。在个人和团体的磨合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这些变化成为可能?

 

  0.0  注意了啊!他要开始摆事实讲道理了!

这些过程受到了众多因素的影响 。例如,个体并非是空着手加入一个团体的。他们带来了各自独特的个人经历;相似的文化背景;和某一种特别的性格。他们带来的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团体的样貌, 而这反过来又决定了该团体会对个体有怎样的影响。因此,各个团体成员和团体中的其他成员之间会存在一种持续的反馈回路。

 此外,一个团体自身在真空环境中是不会存在的。它是属于一个更大的实体的一部分 。也许是一间心理健康诊所,一次培训项目,或一个个人成长中心,更可以是一个社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和一段历史时期。这些较大的实体都会对该团体的成员产生影响,影响他们的期望,信念,以及团体中的习俗。

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个试图描述由团体中某些特定的互动而引发的个体变化过程的理论模型。这是一个初步的建议,我们希望未来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现在,大家是不是略懂略懂了呢?

纳尼!还一头雾水?

刚开篇而已,慢慢来,总会有收获

往下看吧,别想太多,想也没用!

论文计划

本文的计划如下:第一,从决定了我们的理论模型的格式塔场域理论的角度,提出有关团体治疗的7个假设 。然后,由最基础的结构和动态元素开始,我们描述了理论模型本身的具体细节。其中的一些元素是围绕着治疗团体的外在力量,有的元素存在于团体内部,有的则是源于团体中的成员间的内动力。最后,我们通过六种手段,或过程,在团体治疗中应用了理论模型, 我们相信他们在格式塔团体中的经验有利于形成改变。我们使用了临床实施例用来说明模型的操作细节。

有关团体中个体治疗变化的假设

正如列文(1947年)和皮尔斯(1967)所指出的,运作良好的团体可以为个体的改变提供非常丰富的媒介。一个人不可能从别处收到同样的真诚、诚实的反馈和情感支持,或如此能即刻体验她与人交往时的互相影响。其他团体成员的“加油助威”,对于一个正在笨拙地尝试新的行为,一次又一次跌倒,又要再拍起来继续尝试的人,是令人无法想象的巨大支持。当自己一生中耻辱之源的秘密被揭示,并且被善良和理解予以回应,而不是害怕、拒绝和厌恶,那是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虽然任何治疗团体都可以提供这样的机会,但由于格式塔团体中对实验的使用,对整体性的重视,对每个成员的体验的尊重,以及治疗过程中对此时此刻的关注,特别适合为个体的改变提供支持。 (梅尔尼克,1980)。

个体加入治疗组,是因为他们不开心,不满意自己的生活,或者正在被精神上的痛苦折磨。他们往往希望能够改变他们生活的外部环境,并坚信借此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有少部分人加入治疗组,以实现自己某些具体变化为目标。只有极个别人清楚地知道他们才是要为自己过去做出的,和目前仍在做的选择负责的人。

我们对由参与治疗小组而导致的治疗变化做出如下假设。我们会详细解释这些假设是如何一步步推导出了我们的理论模型 。

        假设1:作为参与治疗组的个体,当她意识到她对她的选择需要承担责任时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只有这时,通过自我认知的提高,她才能明确的知道,她的感觉、她的需求、她看待自己和世界的角度、她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以及自己对他人的影响等等,都是有可能改变的 。

        假设2:治疗变化是以整体性呈现的。 这种整体变化涉及了情绪,认知,和生理变化,符合格式塔理论。作为一个整体,发生在我们自己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将不可避免地涉及所有部分。

        假设3:对个体而言,变化发生在她对自己和所处环境有着清晰认知的接触边界。因为在那里,她的需求、兴趣和好奇这些外部和内部环境中出现的元素成为了具象的存在。在团体中,接触边界可能会发生于个体与领队(一个或多个),与另一个成员,一个小组,或整个团体之间的互动中。

        假设4: 通过关注当下,带领成员们在适当的时候运用实验,改变的发生会事半功倍。这是基于杜威“于实践中学习”的理论,此理论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格式塔治疗的原则。

        假设5:一种对所在团体的特殊感情,认定团体的独一无二,以及与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这些成员间形成的积极关联一步步创建了团体的凝聚力。 其结果是,大多数人感到很荣幸成为团体的成员,以及能获得其他成员的支持和理解。团体凝聚力随着亲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导致信任度的增加,从而使越来越多的亲密关系成为可能。一个良性循环就此展开。对于团体成员进行人际活动和自省行为,信任就成为了“结构上的基石” 。

        假设6:一个团体凝聚力的重要性,其对团体成长的必要性,已被广泛研究,并公认是一个团体成功的必要条件。亚隆(1985)称之为“有效治疗的必要前提”,并肯定了其对个体治疗关系的促进。多位格式塔作家都提到了它的重要性,但都没有亚隆那般重视。凝聚力经常会被用其他方式形容。例如,Zinker(1980),Hcuckabay(1992),和凯普纳(1980)提到它是团体中互相支持使团体变得更好的一种良性作用力的结果。菲德(1980)强调安全感和被滋养的感觉的重要性,而休斯顿(1993年)使用了“凝聚力”这个术语,但没有详细阐述。

        假设7:对个体而言,它是深深的,从情感上的满足于属于这个团体的感觉,也认为个人价值得到了体现。这种感觉增加了自我价值和自尊的个体意识。个体不再觉得她的问题是独有的,而是感觉他人的陪伴减少了感情被孤立的问题(亚隆,1995年)。这种结果是她对自己的选择和潜力感觉的延伸。

        总之,相互影响,包括正面和负面的反馈,在个体/团体/小组(子团体)的接触边界,对个体将最终导致:(一)她对内在的自我更清晰的认识(例如,感受和情绪); (二)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中有很多的选择; (三)自尊,个人力量和能应对生活中各种需求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理论模型 

这种理论模型的主要目的是要总结团体成员之间连续的互相影响导致的个体和团体本身的变化。这种模式特别关注的,是个人在当下环境中其他成员、小组以及整个团体之间出现的接触边界。我们会先展示我们的模型目前的结构和动态。接着会提出以下六种方法,或假说,协同工作带来的团体成员的变化。

结构及动态

结构是指某种小范围内在和所在周围场域的能量的集中。一个与他的子系统们之间的关系,比如在一个大城市中的心理健康中心,就是这种结构的一个例子。这种结构的边界会划定不同浓度的能量。由子系统构成的内部相互作用来实现整个系统的总体目标或目的。一个治疗团体正是这样一个含有多个子系统的结构化体系。这方面的一个例子是在某个治疗组中发现的子系统们。首先是构成该团体的成员们,每一个人都有着她自己独特的内部系统和子系统(之后见图2)。另外除了团体成员这个身份之外,每个个体身上也肩负着其它复杂的物质或社会文化系统。其次,是成员之间的一些共性子系统,比如男性/女性,团体领导/成员,团体中形成联盟的小组/剩余的团体成员。

比如一个治疗团体,作为一个系统位于周边与之互相作用的各种超系统所组成的环境中。这些超系统拥有能够影响包含在其边界内系统们的场域内能量。因此,周围环境中的各种系统可能对一个治疗团体及其成员产生显著影响。这方面的一个例子可能是一个治疗团体所属的健康管理运行模式规定的团体治疗时常。

未完待续......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