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致开学的孩子们
伴着清新的秋风,飘来阵阵悦耳的玲声,传来声声同窗的笑语声,又是一年开学季,大、中、小学生都纷纷入学,很多学生出现入学不适应的反应,学习没兴趣、心情低落、头疼等情况。最近这类来我这里的求助者和求助家庭数量猛增,一些学生想学习却学不进去,一些学生迷恋游戏不想学习。厌学已成为一种被广泛关注的社会现象与教育现象。国内包括北京、天津、澳门、内蒙古等在内的不同地区分别以调查的方式考查厌学现象的存在,厌学检出率从22.1% 、22.7% 到 42.7% 分布不等,客观上表明了厌学现象的普遍性与严重性。针对上述现象,我们如何应对?作为一名咨询师我想与诸位分享如下:
一、作为家长和教师要弄清楚什么是厌学,不要给孩子急于贴上“厌学”的标签。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厌学心理结构),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 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即学生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速度和质量降低(傅安球,聂 晶,李艳平,金蓓蓓,崔君红,2002)。通常我们一般认为孩子的厌学应符合以下几个条件:首先是厌学心理结构是否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稳定性。比如一个孩子经常性出现厌学的情绪,一谈上学就烦,就恶心,甚至是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一谈学习就表现出和平时不一样的态度,一天能旷课多次,多发性拒绝上学;其次是厌学心理结构在学习活动上持续的时间。比如,学生从情绪、态度、行为上的指标都连续达到一周以上,家长就需要引起重视;再次是厌学心理结构指向的学习活动范围,比如学生就只固定在对学习的领域产生厌恶;最后是厌学心理结构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个体的社会性发展,比如有的学生情绪低落,自卑,生活状态不积极,封闭自己不与他人交往,没有朋友,无法与他人交流。
二、作为家长和教师要试着弄清楚孩子厌学的原因,这样才能有效地实施辅导与干预。
同样的孩子表现为厌学,但引起厌学的原因可能是有着巨大差异的,也许是由于某种因素单独引起,或者几种因素共同引起。比如,一些孩子对所有的学习课程都表现出厌学,而一些孩子仅对一门或几门课程表现出厌学,那么这两者的发生机制一定是有差异的。比如,有的孩子厌学是为了对抗自己的老师,将自己的攻击性情绪投射到该老师的任教课程上;有的孩子为了获得父母的关注,选择厌学的方式,TA不去上学的时候,父母就会来关心TA的学习与生活;有的孩子厌学是“分离焦虑”的表现,有的孩子需要住校,不想与父母分开;有的孩子厌学是因为学业跟不上,在学校里没有存在感,受不了别人对自己的轻蔑;有的孩子厌学是人际交往出现了问题,不知道如何与同伴相处等等,因此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它包含了,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人等多方面的原因。如果我们对某一厌学孩子无法提供是哪些原因,以何种方式,在多大程度上,引起其厌学心理结构的产生和发展变化,那么我们就无法去改变其厌学心理结构。也就是说,不能对厌学心理进行有效的辅导与干预。
三、作为家长和教师要试着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做孩子心灵的跟随者。
当我们看到孩子有厌学的表现时,要试着与孩子做有效的交流与沟通。首先不要把“厌学”问题化。当孩子厌学时,一定是在涵盖了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原因,我们能否做到让孩子愿意表达、充分表达很重要;其次,学会倾听,当孩子表达时,我们能否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孩子,微笑看着TA,频频点头回应,我们对孩子的反应,能否是无条件的,而不是有条件的,这很重要,“如果你去上学,我就会………如果你不上学,我就会………”以上的表达只会让孩子离你更远;最后,试着去理解和接纳,用整体的视角去看待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在我辅导的咨询个案中,很多厌学的孩子都很想上学,都非常善良,都非常有才华,只是在成长的阶段遇到了一些障碍和坎坷,作为家长和教师更要与孩子一起扫除成长中的障碍,做到不抛弃,不放弃。
四、作为家长和教师对厌学问题提早干预,不要等厌学问题固态化。
若厌学现象已经呈现在具体行为上的表现,根据双加工理论,在心理结构三个层面上已达到了较为严重的程度,即厌学状态已经固化,对此阶段的干预由于因素复杂、程度严重,因而更为需要综合性的咨询与辅导模式。近年来,格式塔心理咨询干预的确是改善学生厌学心理的有效和较好的途径 ,学生通过体验与感悟,提高了自我觉察的能力,逐渐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缓解厌学情绪,减少厌学行为,进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但是,作为心理咨询师我想说的是,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干预解决学生厌学心理的过程是缓慢的,也是有相当难度的,这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讲究心理咨询干预技术。同时,我们也不能指望仅靠心理咨询方法和路径就能完全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因为厌学心理的形成有一个复杂的过程,有这样那样的原因,只有多方位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干预对策,才能最终完全消除厌学心理,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